目前分類:醫學常識 (4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 

 

冷敷?熱敷?

 

 

如何對症下藥!

     拉傷背肌、扭傷腳踝或患有慢性肌肉骨骼問題時,究竟該冰敷還是熱敷?處理方式不同,對復原也會有不同的影響。

 

什麼時候需要冰敷?

    扭傷腳踝等急性傷害,通常需冰敷2至3天,腫脹與疼痛才會漸漸消退。冰敷可以使血管收縮,減少內出血並防止組織液滲漏,因此可以減輕腫脹與疼痛。冰敷也可做為局部麻醉,及減少肌肉痙攣。

    對於一些慢性過度使用的累積性傷害,冰敷也能有所幫助。這些傷害包括網球肘(及其他的肌腱炎)、某些種類的膝蓋疼痛、滑液囊炎和持續的激痛點肌肉痛。如果是運動員或固定從事某種劇烈運動,運動後冰敷身體的使用部位(ex:打完網球後的手肘或打完高爾夫球後的膝蓋)可以幫助減少發炎。

 

什麼時候熱敷最派得上用場?

    等到腫脹減輕後,可以開始熱敷,但太早熱敷則會使得原本的發炎更嚴重。熱敷會使血管舒張並增加血流量,可以清除受傷部位的代謝物以達到治療的效果。熱敷也可以紓緩緊張的肌肉、鎮痙、減少關節僵硬和減輕慢性發炎,並且具有舒緩一般痛覺的療效,因此對於關節炎與其他復發性或慢性疼痛有所幫助。目前已有證據顯示,持續的淺層熱敷對下背、脖子與手腕疼痛有所助益。

 

只擇其一或兩者皆用

    一般而言,冰敷用於腫脹處,熱敷則用於疼痛處。但如果是下背痛,目前還沒有充分證據顯示究竟該使用冰敷或熱敷,所以要視個人狀況決定。物理治療師會冷熱交替(對比療法)來治療下背痛或其他慢性疼痛。

 

如何冰敷?

    標準的療法為清醒時每2至3小時冰敷10至20分鐘。可以將冰塊或碎冰放在厚塑膠袋內或以毛巾包裹,或使用市售的冰袋。如果是可塑性大的冷凝膠敷包,可適用於圍覆受傷部位(也可以自製,只要在厚塑膠袋裡混合四分之一的醫用酒精與四分之三的水即可,但不可裝滿)。如果是即冷冰袋,只要扭轉或是擠壓就會自動冷卻,不需事先另外冷卻。

    為避免皮膚受傷,一旦皮膚失去知覺,應立刻停止冰敷,而且每次冰敷不要超過20分鐘。冰袋不可直接放在皮膚上,特別是手肘或是外膝蓋處,這些部位的神經很接近皮膚表面,因此長時間的低溫可能造成神經損傷。為避免此一情況,冰敷時可以用薄毛巾包覆冰袋,或至少要不斷移動冰袋。如果有水泡或開放性傷口,請勿冰敷該處;而如果對冰冷敏感、有感覺障礙或其他循環疾病、雷諾氏症或糖尿病,也請勿進行冰敷。

    為了減少腫脹,特別是嚴重的傷部,會一起施用冰敷與其他3種方法,這些方法通常稱為RICE,即休息(Rest,減少疼痛與避免傷害加劇)、冰敷(Ice)、加壓(Compress,用毛巾或彈性繃帶緊密纏繞傷部,但不宜過緊)與抬高(Elevate,將受傷的四肢維持在心臟高度之上,使過多的組織液回流)。只須將彈性繃帶與冰袋纏繞在一起,就可以一起施用冰敷與加壓。

 

熱療法

    熱敷分為乾熱(ex:熱敷墊或烤燈)或濕熱(溫水浴、渦流浴或將濕毛巾圍繞在防水的加熱墊外)法。一天可熱敷2至3次,每次20至30分鐘。藥局有販售單次用或可重複使用的熱敷包,最多可供8小時的淺層熱療。沒有充分證據顯示濕熱比乾熱療法來得好,所以可依個人習慣採用。

    熱療的關鍵是「暖」而非「熱」。如果有感染或感覺麻痺,請不要熱敷。若疼痛或發炎加劇,請馬上停止熱敷。如果造成腫脹,則改用冰敷。

 

給聰明人

的小叮嚀:

如果受傷較為嚴重,或自我治療無效,就別再冰敷或熱敷了,趕快看醫生吧。

(摘自Wellness Letter Volume 24,lssue 8,May 2008)

妙手回春整復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每天要喝2000cc到3000cc的水,但不是一次喝夠就好,一次不能喝太多,有些疾病喝水量要多一點,但也不要超過3000cc,有些人如已有水腫情況時,喝水量每天2000cc即可。

怎麼喝 ~看尿液顏色 :
想了解自己的喝水量是否足夠,可看看尿液的顏色。何一成主任表示,尿液的顏色要像啤酒般黃,太濃代表水喝的不夠。

按一按小腿 :
水若喝太多則會有水腫情況,可按一按小腿,如果按下去會有壓痕,就代表水喝太多,水腫了。

每次喝300cc :
每天喝適當的水量外,每次水量也要注意,一般每次喝水量最多300cc,若有水腫等須限水的人,每次勿超過100cc。


起床就喝水:
每天起床喝一杯水,促進腸胃道蠕動,增加代謝。起床後先喝杯水再吃早餐,會有便意,促進排便,預防便秘。

選三餐間喝:
不論是吃飯前喝水或是用餐時先喝湯,都能讓胃有飽足感,但若邊喝水或邊喝湯邊吃飯,反會使食物容易消化吸收,易覺得餓而吃更多,不過若將飯泡在湯中一起吃,則因少了咀嚼,不易消化。若吃飽飯馬上喝水,則容易有胃脹不適情況,所以最佳的喝水時間要選在吃飯後半小時到下一餐前半小時間。

睡前喝點水:
睡覺前1小時可喝200cc的水,以補充睡覺時流失的水份,尤其是中風的高危險群。但也不要喝太多或睡前1小時內喝,以免造成夜尿,干擾睡眠。


勿等渴再喝:
水份的補充很重要,不要等渴了後再喝,尤其是小孩,活動量大,容易流汗,要常提醒小朋友喝水。而年紀50歲以上的人,即使身體已缺水,卻因中樞神經退化,不易感到口渴,也要提醒自己時常補充水份。


可多喝,多喝水可保健:
喝水很重要,尤其是有下列疾病時,更要喝足夠的水。何一成主任建議需多喝水的人,每天喝3000cc,但每次喝水量仍以300cc為限,不可一次喝太多。

身體有病症時該如何喝水?

痛風:
喝水可以降低血液中的尿酸濃度,避免尿酸過高,造成痛風。

結石:
不論是膽結石或是腎結石,多喝水可讓體內的小結石被沖走。

膀胱炎:
女生尿道短,多喝水可排除尿液中的微生物及細菌。

便秘:
便秘的人要多喝水,起床時喝水,可促進腸胃蠕動,易有便意。

氣喘 :
喝水可稀釋氣管內分泌物,讓痰易咳出,呼吸道順暢,防氣喘。

發燒:
發燒時身體水份會流失,所以要多補充水份。

心血管疾病:
中風與心肌梗塞患者多喝水可降低血液穠稠度,防血管阻塞。


水腫或腎臟功能不佳有尿毒症與低血鈉症的人:要限水避免無法代謝 ,水不能喝太多,每天的喝水量不要超過2000cc,且每次喝水量不要超過100cc,以免身體無法代謝多餘的水份,或是水中的鈉離子過低造成低血鈉症。

低血鈉症:
血中的鈉含量太低,可能出現抽搐、意識不清、昏迷的水中毒的低鈉血症狀。如果飲食上採低鈉飲食又服用利尿劑又再加上喝太多水,就容易使血中的鈉離子過低造成水中毒。

如果因做檢查等因素必須喝大量的水,可喝運動飲料或稀釋的生理食鹽水代替白開水以補充鈉離子。但是要注意若有糖尿病,因運動飲料醣含量高,不能喝運動飲料,只能喝稀釋的生理食鹽水。

尿毒症:
因腎臟功能受損,已無法代謝身體多餘水份,所以不能喝太多的水。

水腫:
身體水份無法排除,造成水腫,若按壓小腿發現有壓痕或是眼皮腫脹使雙眼皮變單眼皮,都是水腫的症狀,就要限制喝水量。可以運動及睡覺時抬高腿部10公分來改善。

抽菸要多喝水:
抽菸的人罹患膀胱癌的比率比一般人高,可多喝水來降低尿液中香菸的致癌物質,降低罹患膀胱癌的機率。

人體中水約佔體重的 80%,可以帶給細胞所需的各種成分,順便把細胞中的廢物給代謝掉。「水是百藥之王!」陳明村表示,水的清潔功能,可減輕器官的負擔,身體健康了,自然減低性功能障礙發生的機率,讓性機能健康正常。水可以調節體溫、幫助消化吸收、運送養分、預防及改善便秘等,白開水是人體最健康、最經濟的水分來源,每個人都應養成每天至少喝 6 到 8 杯(約 2000c.c.)白開水的習慣 。

妙手回春整復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   中醫的「火氣」理論由來已久,老祖宗早就發現,這把火會讓人嘴巴破、睡不好、心神不寧。有趣的是,西方醫學中也有一把火:發炎反應,且有愈來愈多研究顯示,發炎和火氣一樣,對身心影響廣泛,甚至會成為健康的不定時炸彈,使抗發炎成為熱門的研究領域。
 「西醫的發炎,比較偏向中醫實證的火氣,」不少清涼降火的方式,也有助抗發炎。而中藥材也有許多抗氧化劑成分,「抗發炎對中西醫都很重要。」
夏季高溫濕熱,上火和發炎機率大增,醫師及營養學家,傳授降火抗發炎秘訣,讓你輕鬆制服兩把火,身心平衡又健康。

東方火:火氣篇
5招降火氣  火從哪裡來
 嘴巴破、長痘痘、心情煩躁……這些症狀出現時,很多人會自我診斷「火氣大」,到底這把無名火,是從哪燒出來,如何影響身體健康?
出現火氣時,「代表身體生理功能失去平衡」。
「氣其實是身體能量的運用型態,」氣色好就是能量運用效率好,精神集中。當氣機不夠順暢,能量過度累積,散熱不良時,就會形成火氣。
火氣是一種高能的氣,會使體內水分消耗迅速,導致口乾舌燥,神經調節能力變差,「就像電腦長時間運轉,產生過熱現象,看起來在動但效能變差,」因此人也會情緒不穩,緊張、易疲倦就形成火氣。

常見上火的原因包括:
※睡眠品質差,熬夜、失眠。
※飲食刺激,例如吃麻辣鍋。
※遺傳、青春痘。
※習慣性便秘。
※壓力大、焦慮。
※生理代謝因素,如更年期女性臉部易出現潮紅、出汗、發熱等虛火症狀。
※急性發炎反應,例如感冒喉嚨發炎。
※長期久病也會造成虛火,例如心臟病、糖尿病、慢性肝炎、腎炎等。


 有時火氣大只是短暫現象,對健康影響較低,例如過敏、年紀大的人睡覺時張口呼吸,喉嚨乾痛,床邊準備一杯水就會緩解,但「如果是因為生病而火氣上升,就要對症治療」。
尤其長期吃清涼退火的食物,卻仍不能改善口乾舌燥時,一定要看醫生。曾有病人自以為火氣大,結果抽血檢查是糖尿病,「一直DIY退火,反而延誤病情」。
功能失調型的火氣,症狀為口乾舌燥疾病,造成器官,心神不寧,舌頭紅,小便顏色深,便秘等,可以先從生活、飲食面改善。當出現口唇皰疹、皮膚毛囊發炎、情志狂躁不休等熱性質性病變時,就必須求醫診治。

滅火指南
 人體就像由電腦操控的車子,「火氣就像車子過度使用熱氣散不掉,連帶影響其他系統產生變化,」因此退火不能依賴喝青草茶,「要健全身體的散熱系統」。人體主要的散熱途徑包括:流汗、呼吸道水分蒸發、排尿。而現代人長時間待在冷氣房,運動少、沒機會排汗,水又喝不夠,體表循環愈來愈差,上火機率大增。因此預防火氣,必須由生活習慣著手:

1.隨時補充水分:
「常喝溫水可以解決許多問題,」包括冷卻體內燥熱,促進表皮循環,還能沖刷口腔中的細菌菌落,抑制生長,比較不會口臭。
即使常待在冷氣房的人,水分蒸發較少,一天也要喝1300㏄左右,流汗時更要多喝。
 上火時也適合喝檸檬水,多吃柑橘類等酸味的水果。買檸檬汁,和氣泡礦泉水調在一起喝,既散熱又避免含糖飲料上火的問題。
不喜歡水淡而無味,也可多喝舒緩茶飲,例如薄荷、苦茶、菊花、金銀花等花草茶。
 喝冷飲時,要含在嘴裡慢慢喝下去,「喝小口能讓冷飲在口中加溫,有助和身體等溫,較快吸收,」大口灌下去反而會使呼吸不順、容易嗆到。
2.提升睡眠品質:
 睡眠就像電腦關機休息,睡不好會造成身體過度使用,容易上火,日夜顛倒更是大忌,許多科技公司輪夜班的人,幾乎都有火氣大的問題。
而從事腦力密集工作的人,血液循環會集中在頭部,導致疲累卻睡不穩,這時可用足浴把火氣往下帶,讓人好睡。
 做法如下:先用溫水浸泡(女性水要淹到小腿三分之二處近三陰交穴,男性到腳踝即可),再慢慢加熱水,泡到腳熱、微微出汗就可以休息。足浴對改善皮表循環很有幫助,「泡一個星期就會發現愈來愈容易出汗,即使在冷氣房,皮膚也不會乾燥,」。
3.飲食清淡:
 高熱量食物會提供火氣,上火時不宜多吃水分低的食物,如油炸類、餅乾、花生等堅果,改以蔬菜、清湯等低熱量飲食為主。
4.食補:
 夏天用參鬚泡水喝,既補氣又不會上火。溫肺益氣的蓮子湯加上滋陰降火的銀耳,也有助改善口乾舌燥。
5.增加體表散熱:
 中暑時刮痧,可以促進微血管擴張,強迫散熱,減輕不適。常到戶外運動、踏青,多流汗,提升體內廢棄物代謝速率,人會比較清爽舒服。

 

 夏天出入冷氣房,內外溫差過大容易中暑,可加一件薄長袖外衣,保持皮膚恆溫狀態,尤其老年人調節溫度的能力較差,更要注意。
導火線黑名單
 辛辣刺激、熱性食物:麻辣鍋,蔥、薑、蒜等香料類,茴香菜、羊肉、鱔魚等。如果要吃,最好搭配退火的飲品。
少吃甜食及甜度過高的水果,如龍眼、荔枝、榴槤等。糖分會提供熱量,使火氣上升,加重發炎反應,例如使慢性結膜炎的患者眼睛發紅。
冰品、太寒涼的食物:冰塊會造成血液停留在胃腸,不但不能解暑,還使血液循環下降,體溫調節失衡。夏天在冷氣房反而該喝溫熱的飲品,加速循環,冷飲則適宜在室外喝,並在口中稍微停留再吞下去。
 至於易疲累、感冒,免疫力差、年紀大的人,容易出現虛火造成的口乾舌燥、失眠,更要少吃冰品、寒涼瓜果。
西方火:發炎篇4招抗發炎
火從哪裡來
 從西方醫學角度看,發炎是身體的防禦機制,例如不小心跌倒時,傷口會紅、腫、發熱,這種急性發炎是正常反應,也是痊癒的必經過程。
 「發炎」的英文「inflammation」,源於希臘文的「火焰」。這把火在對抗入侵者如病菌、病毒、寄生蟲時很管用,但如果從局部暫時性的保護作用,演變成持續性、輕微的發炎,不但使健康器官受損,甚至會促進異常細胞增生,成為發動許多疾病的引擎。
愈來愈多實驗證實,慢性發炎和氣喘、心臟病、糖尿病、阿茲海默症、風濕性關節炎及癌症有關。發炎已經成為最熱門的研究領域,抗發炎藥物也成為藥廠的下一個金礦。
基因影響之外,「生活習慣是引發慢性發炎的主要原因,」不當攝取脂肪及澱粉類,肥胖、缺乏運動,高血壓、抽菸、睡眠不足,接觸環境中的毒素等,都會惡化發炎反應。

滅火指南
 發炎不只會影響健康,還會使人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老,「輕微、全身性的發炎將導致老化」。
好消息是,改變飲食習慣將能幫助預防甚至逆轉發炎反應,「飲食是最有效也最安全的抗發炎方式,」《發炎症候群》作者查倫認為,「只要吃對食物,身體就有能力製造抗發炎的物質。」發炎的高危險群,例如膽固醇過高、分子C反應蛋白(發炎反應的臨床標記)濃度過高的人等,更須遵行抗發炎飲食原則。
而夏季氣溫高,「血液循環較快,容易加速免疫反應的化學物質釋放,引起輕微發炎,」抗發炎是夏日保健不可或缺的一環,建議:

1 .飲食清淡: 少吃油炸冰冷,多吃蔬果、多喝水。
2 .可多吃排水除濕的食物:維持細胞活性,包括薏仁、紅豆、綠豆等。
3 .喝能緩解發炎的茶飲: 如菊花茶、洛神花茶、甘草、玉米絲水等。
4 .適當補充抗氧化類健康食品: 維生素C、E,葡萄籽、花青素、綠茶、
類黃酮等。選擇一種即可。
防火營養素
多酚類:能夠抑制發炎反應的植物性化學物質,常見於藍莓、黑莓、草莓及蔓越莓中,這些水果也同時含有抗氧化劑花青素。茶類中,則以綠茶含量最高。
槲黃素:是相當有力的抗發炎及天然抗組織胺物質。最佳來源包括紅葡萄、紅色及黃色洋蔥,大蒜、花椰菜及蘋果。
抗氧化物:這些營養素可以保護身體免於自由基傷害,達到抗發炎的功效。紅蘿蔔和南瓜能提供β胡蘿蔔素,甜椒富含維生素C,番茄則有茄紅素,深綠色蔬菜如菠菜、甘藍菜也有相當多抗氧化物。
Omega-3脂肪酸:研究顯示,對罹患慢性發炎性疾病的患者,mega-3脂肪酸功效卓著,最佳Omega-3脂肪酸來自於海鮮,特別是深海魚,包括鮭魚(野生尤佳)、鮪魚、鯖魚、沙丁魚等。植物性來原則包括亞麻籽油、黑豆及胡桃。
油酸:杏仁、夏威夷果(及所榨的油)都含有這類Omega-9脂肪酸,能促進 Omega-3脂肪酸發揮作用。富含油酸的橄欖油很適合用來烹調(特級初榨橄欖油尤佳)。
導火線黑名單
 飲食中有許多惡化發炎的因子,「長期食用,可能使身體變成乾枯的草地,一旦致病的火柴引燃,就難以撲滅,」以下食物不宜攝取過量:
肉類含有促進發炎的花生四烯酸(arachidonic acid),其中又以牛肉的含量最高,是羊、豬、雞的兩倍。蛋和牛奶中的花生四烯酸則含量較低。除非對乳製品過敏,仍可適量食用。
前列腺素會促進發炎,而Omega-6脂肪酸便是合成前列腺素的重要成分。減少 Omega-6含量高的蔬菜油,包括:葵花油、玉米油、花生油、大豆油、紅花籽油等等。避免人造奶油、人工氫化油(會產生反式脂肪酸)。
   避免急速升高血糖的食物,例如含糖飲料、精製麵食品、速食及垃圾食品。也儘量少吃過多人工添加物、防腐劑的食品。

妙手回春整復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《怎麼喝水才健康》喝水有助身體代謝

作者: 【記者鄭綿綿/台北報導】 | 台灣新生報 – 2013年10月28日 上午12:00
 

   多喝水有助於身體代謝機能。中醫師陳玫妃表示,中醫觀點,適當地喝水可以清瀉體內的胃火、肝熱以及血熱的物質,有解渴、淨化身體的作用。因此,多喝水有助於解熱代謝,維持正常的生理機能。

   中醫師陳玫妃表示,過濾後的水不見得是完全無菌,在國內,過濾後的水通常還會含有一些細菌,以及過濾器材的保養也很重要,否則也會成為細菌的一個溫床。通常過濾後的水,經過煮沸、殺菌再飲用,較能提升飲用安全性。要健康喝水,喝水要一天之內,慢慢地喝,最好一天有1公升半至2公升的水份補充。喝水可幫助順利地排便,來維持身體的適當地代謝,及生理的機能。通常晨起喝1大杯水是最佳的時機,有助於腸道的蠕動,促進排便,也有清肝、解熱的作用。

   陳醫師表示,就體質來看,若體內的肺熱、胃火過旺;常容易口乾、舌燥嘴破,舌質有裂紋,舌紅,身體的精力較不足。此時多喝水可將體內的胃火、肝熱、血熱等症狀緩解、改善,增強身體的抵抗、免疫能力。還有,感冒、發燒的人要多喝水。因為體內有熱灼燒自己的津液水份。以及若有抽煙、喝酒的人,更應多喝水,才能代謝體內的肺熱以及肝熱等問題。

   醫師指出,多喝水可沖淡尿液中的毒素,增加排尿的次數,可減少尿中的細菌感染膀胱、尿道的作用。因此像是尿道炎、膀胱炎患者,也應多喝水,幫助將尿道、膀胱內的細菌、排泄出來。另外,也有研究提到,多喝水有降低癌症的風險,提高自身的抗病功能。

妙手回春整復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