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 

冷敷?熱敷?

 

 

如何對症下藥!

     拉傷背肌、扭傷腳踝或患有慢性肌肉骨骼問題時,究竟該冰敷還是熱敷?處理方式不同,對復原也會有不同的影響。

 

什麼時候需要冰敷?

    扭傷腳踝等急性傷害,通常需冰敷2至3天,腫脹與疼痛才會漸漸消退。冰敷可以使血管收縮,減少內出血並防止組織液滲漏,因此可以減輕腫脹與疼痛。冰敷也可做為局部麻醉,及減少肌肉痙攣。

    對於一些慢性過度使用的累積性傷害,冰敷也能有所幫助。這些傷害包括網球肘(及其他的肌腱炎)、某些種類的膝蓋疼痛、滑液囊炎和持續的激痛點肌肉痛。如果是運動員或固定從事某種劇烈運動,運動後冰敷身體的使用部位(ex:打完網球後的手肘或打完高爾夫球後的膝蓋)可以幫助減少發炎。

 

什麼時候熱敷最派得上用場?

    等到腫脹減輕後,可以開始熱敷,但太早熱敷則會使得原本的發炎更嚴重。熱敷會使血管舒張並增加血流量,可以清除受傷部位的代謝物以達到治療的效果。熱敷也可以紓緩緊張的肌肉、鎮痙、減少關節僵硬和減輕慢性發炎,並且具有舒緩一般痛覺的療效,因此對於關節炎與其他復發性或慢性疼痛有所幫助。目前已有證據顯示,持續的淺層熱敷對下背、脖子與手腕疼痛有所助益。

 

只擇其一或兩者皆用

    一般而言,冰敷用於腫脹處,熱敷則用於疼痛處。但如果是下背痛,目前還沒有充分證據顯示究竟該使用冰敷或熱敷,所以要視個人狀況決定。物理治療師會冷熱交替(對比療法)來治療下背痛或其他慢性疼痛。

 

如何冰敷?

    標準的療法為清醒時每2至3小時冰敷10至20分鐘。可以將冰塊或碎冰放在厚塑膠袋內或以毛巾包裹,或使用市售的冰袋。如果是可塑性大的冷凝膠敷包,可適用於圍覆受傷部位(也可以自製,只要在厚塑膠袋裡混合四分之一的醫用酒精與四分之三的水即可,但不可裝滿)。如果是即冷冰袋,只要扭轉或是擠壓就會自動冷卻,不需事先另外冷卻。

    為避免皮膚受傷,一旦皮膚失去知覺,應立刻停止冰敷,而且每次冰敷不要超過20分鐘。冰袋不可直接放在皮膚上,特別是手肘或是外膝蓋處,這些部位的神經很接近皮膚表面,因此長時間的低溫可能造成神經損傷。為避免此一情況,冰敷時可以用薄毛巾包覆冰袋,或至少要不斷移動冰袋。如果有水泡或開放性傷口,請勿冰敷該處;而如果對冰冷敏感、有感覺障礙或其他循環疾病、雷諾氏症或糖尿病,也請勿進行冰敷。

    為了減少腫脹,特別是嚴重的傷部,會一起施用冰敷與其他3種方法,這些方法通常稱為RICE,即休息(Rest,減少疼痛與避免傷害加劇)、冰敷(Ice)、加壓(Compress,用毛巾或彈性繃帶緊密纏繞傷部,但不宜過緊)與抬高(Elevate,將受傷的四肢維持在心臟高度之上,使過多的組織液回流)。只須將彈性繃帶與冰袋纏繞在一起,就可以一起施用冰敷與加壓。

 

熱療法

    熱敷分為乾熱(ex:熱敷墊或烤燈)或濕熱(溫水浴、渦流浴或將濕毛巾圍繞在防水的加熱墊外)法。一天可熱敷2至3次,每次20至30分鐘。藥局有販售單次用或可重複使用的熱敷包,最多可供8小時的淺層熱療。沒有充分證據顯示濕熱比乾熱療法來得好,所以可依個人習慣採用。

    熱療的關鍵是「暖」而非「熱」。如果有感染或感覺麻痺,請不要熱敷。若疼痛或發炎加劇,請馬上停止熱敷。如果造成腫脹,則改用冰敷。

 

給聰明人

的小叮嚀:

如果受傷較為嚴重,或自我治療無效,就別再冰敷或熱敷了,趕快看醫生吧。

(摘自Wellness Letter Volume 24,lssue 8,May 2008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妙手回春整復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